24小时品茶微信wx_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_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教人物

全市优秀民教工作者风采展示之六:麻城市华英学校教师曾凡跃

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记麻城市华英学校教师曾凡跃 

 


 

  1986年我19岁,步入教坛,三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三十二年的班主任生活。从刚刚步入教坛的“小帅哥”到如今戏称的“资深老帅哥”,从曾经的“小曾”到如今学生明里暗里称呼的“曾头”“曾板”“老曾”,岁月不饶人,皱纹多了,头发少了。32年的从教生涯,说起来也算是三十而立了,一直是在摸索中行走,说句实在话,没有什么经验,倒是有些故事。在华英学校工作的13年,有很多教育故事让人久久回味,和学生一起的幸福时光特别美好。

    故事一:被学生戏称为老曾

  2014年,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班,终于在领导的重用下把两个班级的学生(初三学年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全部送入理想的高中,又赶上了学校分层分类教学选课走班的改革浪潮,担任着两个班的语文一个行政班的首席德育导师,每周63节课,每天连轴转,实在有些累,但是心里却很充实很愉快。

  下面是我2014年所担任的班级同学的一篇作文《我们的老曾》,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

  老曾头上有“半头”黑发,额头十分的光滑,小人国里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滑冰了。老曾有一张大脸,小巧玲珑的眼睛,大鼻子,大嘴巴,看起来十分可爱。老曾脸上总挂着笑容,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就显得更加可爱了。那造型如果戴上一串念珠,简直就是一尊胖墩墩的笑面佛,老曾眼睛虽小,但十分犀利,咄咄逼人,哦,对了,老曾最具特点的就是那宰相肚,都能装下两条船了。与老曾相处才发现,原来真正的“表情帝”是老曾。

  老曾有时像一个老顽童,十分有趣。和我们一起打雪仗,和我们一起吃棒棒糖,和我们一起蹲马步,经常用方言给我们讲话,时常把我们的小嘴逗得合不拢。老曾的每一节课,都会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老曾那飘逸的发型如一片草原,而那龙飞凤舞的字就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老曾还经常“请客”,十分大方地让我们去办公室“喝茶”,请我们到谈话室吃大餐,不过这大餐有很多的营养,还算可口。让我们肚子里多了很多的墨水,让我们营养平衡。有时,老曾还笑眯眯地给我来一下颈部按摩,你还别说,他的按摩技术还不错,三两下就把我那躁动的神经给平复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量化积分被学校评为倒数第一,老曾走进教室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班又创新高,坐上了 ‘第一’的宝座。”此时,我心里涌起一股清泉,我想:哎呀!居然是NO.1,哈哈!我们班真棒。一会儿老曾的脸由晴转阴,十分严肃地在黑板上写了“18”这个数字。这我才开窍了:完了,曾老师说的是反语。哎,空欢喜一场,应该在第一前加上“倒数”二字。

  老曾对我们关照有加。冬天,下课排队打开水很困难,老曾每节课提两瓶开水倒给我们喝,常常提醒我们多穿衣服,要把拉链拉上,不能冻感冒了。在那个感冒肆虐的季节,我们班居然成功躲过了一劫。有一次老曾还笑眯眯地跟高年级的一位老师说:“你看我们班上的同学有没有像你们那样咳得像老头老太太的。”一天,吃中饭的时候,我、刘鑫和老曾一起吃饭,老曾看见我们两只小馋猫就夹给我们一人几块香嫩多汁的牛肉,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有时老曾也会满足我们的愿望,一天早上我们看见老曾吃热干面,有几个同学冒昧地对老曾说:“曾老师,什么时候能在老师窗口给我们买一碗这样好吃的热干面?”老曾笑了笑,没想到,第二天早餐时老曾端着几碗热干面满足了那几个“小饭桶”的愿望。平时我们都喜欢和曾老师一起吃饭,因为老曾会给我们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还可以督促我们光盘。

  如今,老曾已不是我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严厉班主任,而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次吃饭,我们都会非常自觉地让出一个座位给老曾。

  《我们的老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给学生一片明媚的春天,才能享受到事业的阳光。

    故事二:一个咬了一两口的苹果

  现在的学生大手大脚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一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天晚饭后,我在教室转悠的时候,看到后面的垃圾桶里有一个吃了一两口的苹果,我悄悄地将这个苹果捡起来,放到讲台上。下晚自习后,每日小结的时间到了,待学生安静后,我拿着这个苹果走到外面饮水机前,将苹果洗干净后回到教室,坐在讲台前,慢慢地把用水果刀把苹果削完后,把这个苹果吃完。其实,学生都知道,我是不喜欢吃水果,当他们一个个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猜测我会来一篇长篇演讲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很享受苹果的味道,默默地在讲台前坐了几分钟,然后说:“以后,你们的水果最好吃完,实在吃不完就送给我吃。”

  这一周的班会,我们的主题是:珍爱食物,提高思想素质

  通过例举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事例,让学生明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不浪费是对生产食物养育我们的劳动者的感恩,不浪费食物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

  最后,我在这次班会上总结发言: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浪费的是粮食,糟蹋的是我们自身的文明素质。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在餐桌上挑三拣四的同学,会有多么强的身体素质;很难想象,一个连饭都不会吃的学生能有多么高的文明素养;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不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大手大脚的孩子,会有多大的出息。

    故事三:学生与我顶牛了

  与学生和谐和平相处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愿望,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随着年岁的增长,观念的跟不上趟,与学生的摩擦在所难免。如何看待与学生的摩擦,怎样化解学生与自己的顶牛问题,我有深切的体会。

  刘同学是我们班公认的乖乖女,女生委员,一直以来公认的优秀学生,可是,初二的下学期,有一次却发飙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晚饭后,发现刘同学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将座位从第三排搬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搞得教室摆设很没有看相。我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了好多遍为什么,她一直沉默不言。好长时间的无语以后,我说:“既然没有什么理由,那你必须马上把座位搬回去,不然,你就一个人一组。”没想到,这一句话一下子像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她激动的情绪,她哭哭啼啼地说,组长自己也说话,却把我们组成绩下降的罪名给我一个人,老是针对我,我不想坐在那里,你也偏心,龚禧一个人搬到后面坐你不说,为什么我就不能在后面一个人坐,你只听学习好的同学的,我不想和你说。

  听了她的一番控诉,我心里很是委屈,十分恼火,好在也算是老江湖,我想,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说再多的话等于零。我就给自己一个台阶,对她说:“你去想想,组长指出你的毛病对不对,我也再了解一下你们组的情况。”后来,我专门了解了他们组的其它组员,发现刘同学是有爱说话的毛病,但多数时候是讨论问题,有时趁机说说闲话,而其它组员和组长也有这样的问题,却经常只说刘同学。了解了情况后,第三天,我又将刘同学叫到办公室,首先,我向她道歉,然后入情入理地和她分析,也让她在思考中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最后,总算平息了一场风波。

  这次顶牛事件带给我的思考是: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因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学生厌恶教师、抵制教育的问题不应回避,要勇敢面对,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老师要诚恳道歉,让学生有台阶可下,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成长。

    故事四:曾同学的孝心

  曾同学是我的本家,爷爷又是我小学时的老师,爸爸是我们村的高材生,可是,曾同学完全没有继承家族传统,各方面总是让人不省心,刚刚表的态转眼就忘记了,依然是原模样。每次他爸爸来校接他的时候,总是当着我和曾同学的面说,叔爷,么办啊?家长的这种失望的说法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曾同学的内心是一种打击。我也善意地提醒了好几次,可是,家长就是那么健忘,那样的话似乎成为了口头禅,曾同学也习惯了家长的失望,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去年寒假期间,曾同学每天在家不是睡觉就是玩游戏,腊月26,我接到他爸爸的电话,曾同学与他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交火,不但有肢体冲突,还把家里的电脑显示屏摔坏了。正月十七,该是返校的日子,所有的学生都来了,曾同学被逼到了校门口,就是不愿意进学校。我把学生安顿好以后,来到校门口,曾同学说他不是不想到校,只是想去老家看看爷爷。我当着他爸爸妈妈的面表扬他的孝心,等曾同学返校后,我又在班上表扬他的孝心,并一再叮嘱曾同学的爸爸,不要老是盯着成绩,要正视孩子的基础,多看看进步和可取之处,要在第一次放假后把老师表扬的事再在家里表扬一下。每次学校放假前,我总要提前给曾同学家长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报喜不报忧。然后用“行为习惯养成表”鞭策他,用“顾此又故彼”的课堂环境激发他,用“厚此薄彼”的评价标准激励他,用课后“一对一”的方式辅导他,用“因人而异”的课后作业训练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曾同学情绪高涨了些,又推荐他到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去担任学生干部。初二下学期,曾同学有了可喜的变化,时常能够看到他的笑脸,家长也有了笑容。

  曾同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会经常遇到,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把习惯好的学生教育好是技术活,而激发习惯差的学生的进取心是一门艺术活。

  虽然类似这样的故事不是很精彩,却是促进自己永不停歇的强大动力。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我坚信只要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

  (稿件来源:麻城市华英学校)





Copyright © 2018 黄冈市民办教育促进会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体育路40号
E-mail:hgmch18@163.com
电话: 0713-8380053
鄂ICP备18026077号